作者:史律師
在市面上不時會看到號稱是律師的人,或是號稱精熟法律可以解決紛爭,但其實根本不具律師執照,在外接受當事人諮詢、接案,然後收受高額費用,結果卻亂搞一通,導致當事人賠了夫人又折兵,損害原本的法律權益,又支付高額費用,先不論這個假律師其實違反律師法第127條甚至還有可能有詐欺犯罪問題,重點是這種行為嚴重損害當事人權益。
辨別方式很簡單,進系統輸入名字就可以
但,一般社會大眾該如何區分是真律師或是假律師呢?其實很簡單,法務部有提供網站可以查詢(網址: https://lawyerbc.moj.gov.tw/),把律師名字輸入系統查詢,就可以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律師執照、是不是可以合法執業、是不是有迴避機關等事項,甚至還有聯絡方式跟照片,當然本所三位律師都是貨真價實的真律師無庸置疑。
律師諮詢收費才是常態
最後,這篇會寫其實是因為自由時報近日刊登的文章,該新聞中甚至說律師諮詢不會收費,但這其實「大錯特錯」,律師諮詢收費才是常態,畢竟律師諮詢要幫當事人整理證據、爬梳案情進而去查詢法律見解,都是要花費大量時間,既然需要花費工作時間研究,收取報酬自然理所當然,反之,假律師不會花這個時間去研究反而更高可能不收費諮詢,甚至有的還收高額費用諮詢,無法用收費諮詢與否來區分真、假律師,要區分真律師、假律師還是就回歸上面的系統查詢或是詢問律師公會、法務部才是正途。
附註:每一個訴訟個案都有其獨特脈絡,沒有全盤照抄的可能。並且,本文是基於撰寫當時法令判決作為基礎,法令或是實務見解均有可能改變,本文內容僅供參考,都需要就個案內容以及現行法規再去研究,若就個案有任何問題,歡迎來信詢問。
本文歡迎社群分享,但禁止修改內文也禁止供商業使用,並請註明來源且附上原文連結,而若為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(scylawyer@outlook.com)。